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夥伴:香港遊樂場協會賽馬會青衣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

起這一代的年青人,大家會有甚麼印象呢?「廢青」一詞為現今年青人冠上無數負面標籤:頽廢、懶惰、游手好閒、不務正業、政治冷感⋯⋯難道年青人就只能默默承受各種偏見嗎?社會能否給予年青人一個機會,重新認識他們?

賽馬會青創社區系列啟程一年多,香港遊樂場協會賽馬會青衣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的社工和同事積極與青年共創,漸漸發現青年隱藏的一面。Winifer 說:「通常問到年青人想做甚麼,十居其九都回答『不知道』。但若成功讓他們嘗試新事物,一旦他們感興趣,就會自動堅持下去。」過去一年的實戰經驗告訴我們,溝通未必是找個地方跟年青人對話幾個小時就能成事,可能是我們以發掘年青人興趣作始點,從而製造契機了解他們。

一眾學生參與Micro:bit 社區實踐計劃、接觸社創科技,著手打造智能家居,更成功製作了「自動升降櫃」、「聰明防盗門」和「感應燈大計」的原型。Winifer 驚歎:「年青人做到的比我想像中更加多!」就如在編程課堂上,大家同是初次接觸 Micro:bits,但部分學生比社工同事學習得更快。當中 A 同學的表現尤其卓越,導師還沒有教到那部分,他早已無師自通,後來甚至成功自行編寫感應燈程式。歡姑娘體會到有時年青人不需要一個直接的答案,「我們只要給予一點提示,稍微加以引導,他們就能自行找到解決方法。」A 同學不但學習得快,他亦會不斷改進自己的想法,務求可以針對到對象的需要。一次活動中,數位學生嘗試用 Lego 拼砌原型,各自完成自己負責的部分後,組件卻裝嵌不起來。課堂結束,唯獨 A 同學自告奮勇要留下來把原型重新砌好,他的主動讓歡姑娘喜出望外:「A 同學平時沉默寡言,沒想到原來是 Micro:bits 的能手,更具有互助精神。」

 

原來只要成功觸發年青人的興趣,他們自然會變得積極,就算沒有社工和老師從旁督導,熱誠也能驅使自學。何 Sir 十分欣賞他們在回家後仍會繼續思考,「有家長問我們:『阿仔嘅 idea 得唔得呀?』我們這才知道學生們把學校的討論延續到家裏,可見他們真切地享受創變,不只視其為一份功課。」

計劃之中,社工除了對年青人有更透徹的了解,也重新審視了自己以往的偏執。共創的過程中,年青人提出了許多天馬行空的想法,成年人習慣基於「現實考慮」批評他們不切實際,否定他們的創意,「家長也向我們表示,孩子的奇想多數都被他們否決。」何 Sir 再而反思:「聽見年青人的提議,就算心裏覺得不太可能,也不要急著妄下定論,由得他們討論多一點吧。其實我們大人所謂的『不可能』,或只代表今天的科技還未做得到,說不定明天的科技突飛猛進,『不可能』就能成真了。」跳出「現實」的框框,年青人的創新思維往往更能突破盲點。

去年,中心的技術夥伴香港科技園為 Micro:bit 社區實踐計劃安排了數次與初創企業面談的機會。當中有年青人留意到現時傷健設施的設計只針對傷健人士的需要,忽略了同為用家的照顧者,因而提議在輪椅後面設置專屬推輪椅者的站立空間,這構思讓科技園的夥伴大讚他們心思細膩。歡姑娘笑言:「不跟他們聊,都不知道他們有滿滿的創意!」

 

共創之路上,我們把社會為年青人蓋上的面紗逐層揭開,一點一點發掘他們藏著的瑰寶。你願意繼續聆聽他們的聲音,給予他們發光發亮的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