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夥伴:香港仔街坊福利會社會服務中心賽馬會綜合服務處

這高齡化社會裏,「跨代共融」能否越過「世代鴻溝」?年青人,你有交過一個銀髮朋友嗎?銀髮一族,你又可曾與年輕人共事過?

香港仔坊會去年推行為期一年的「新媒體」計劃,希望透過共創共學,以各種電子媒介回應社區需要。計劃亦重點推動年青人與成年人之間的合作(youth-adult partnership),一共招募了 30 位青少年和 6 位成年人,讓兩代在平等的學習環境下切磋交流。

要促成跨代同行,其實是一個說易做難的過程。六十餘歲的Anthony提到,計劃初時兩代之間的隔膜甚深,好幾次見面也是年輕人坐在一邊,成年人坐在另一邊。但進入劇本討論和微電影拍攝過程時,Anthony漸漸發現年青人其實創意過人,亦有十分好的點子:「『食鹽多過你食米』這些舊有概念已out!」而且年青人也有細心和值得學習的地方,「有次我剛巧提到家裏的電視機反應遲緩,經常起雪花,年青人聽罷便立刻告訴我,只要更換某一條電線就可以解決問題。與年青人相處一段時間後,感覺自己也後生了!」年輕參加者 KFC 認同計劃改變了他對老一輩的刻板印象:「合作前我以為他們必定是古板固執的人,原來思想也是很靈活的。」相處的一點一滴累積下來,漸漸拉近了兩代之間的距離,他們終於也打成一片。其實不論年齡,人與人之間的合作總需要雙方的磨合和尊重,求同存異。

微電影「缺口」的拍攝花絮。

 

對一般人而言,要在短短一年間用工餘或課餘時間學會短片拍攝、編寫手機應用程式等技巧已經絕非易事,一眾參加者更是雄心壯志,一口氣編寫了兩個遊戲和拍攝了四齣原創微電影,再製作成豐富多彩的應用程式「Empathy」,期望以不同媒介訴說年青人的心聲,讓大眾理解他們的處境和壓力,建立同埋心。這一切背後所花的心血無庸置疑,令人不禁想問一句:年輕人,是甚麼驅使你兼顧學業之餘,每星期還花上三、四天參加這個計劃? KFC 說:「這一年間,我與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並肩作戰、一同學習,有疑問時合力尋找答案,這是很難得的機會。」對於年青人而言,能夠擁有結伴同行、互相扶持的夥伴,是如此彌足珍貴之事,也使這段共創的經歷變得意義非凡。

無論是參加者還是社工,都在這長達一年的計劃深受啟發。社工初時預先設定了六個主題作為參加者探索香港仔社區的切入點,分別是認知障礙症長者、視障人士、少數族裔、傷健人士、小店以及漁業。但後來,年輕人反而希望引起社會大眾對自己一輩的關注。社工卓 Sir 反思:「年青人有自己的個性,社工無需預設太多指引,要放手讓他們嘗試,否則他們不會投入。」教學相長,青年需要的不是跟著固定的「劇本」走,而是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

同時,卓sir見證著年青人的自信心提升了不少。「計劃橫跨一整年,比起以往的活動更能為年青人帶來深遠的影響。其中一名參加者小雲性格文靜內斂,初時自覺力有不逮,對於嘗試擔任導演一職頓感無比壓力。接受培訓後,她漸漸建立自信,最後還能在眾人面前大聲指令『Camera ready』呢!」這些看似沒關痛癢的小事,都是年青人成長的印證。

拍攝進行中,年青人一臉認真!

 

第一期「新媒體」計劃圓滿落幕,第二期亦隨即展開,香港仔坊會繼續密鑼緊鼓地為社會注入更多創新意念。在未來的十八個月,部分第一期的參加者更會化身為師兄師姐,與新夥伴在社創之路上並肩同行。

正當我們期待著更多精采的新點子,不如馬上下載「Empathy」應用程式,欣賞上年度參加者的心血結晶吧!

 

傳送門 google play: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aka.empathy1&fbclid=IwAR3PymTj2i6mH7ImYrfarAzA31MuiFZwRSpbKltFXyD4ZsLU0sn8aPTqmrw

傳送門 IOS App store:

https://itunes.apple.com/app/id1458836665?fbclid=IwAR1KthCWAa7NuD42YDsvECpIS10dOZAbEfkoynyuc8ahHLFkfHVgjaFXY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