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夥伴: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屯門綜合社會服務處
不知道大家對香港人有什麼印象?「追求速度」大概是十分典型的一種吧。然而在這個急促的城市中,卻有一班喜愛木工的中二學生,願意花無數個日與夜去製作一件成品。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屯門綜合社會服務處的Nick是和這班中學生同行的社工,見證着他們的成長:「由一開始學習用木的工具及簡單的注意事項,到後來落區執卡板製作椅子,他們用了差不多半年的時間。」一些人認為年青人不能捱苦,而這班學生卻以行動反駁了這種觀念——他們完全不怕骯髒,不但願意到街市執拾卡板,更連垃圾站旁的卡板也不放過!不介意付出,是因為他們發自內心地喜愛一手一腳去拼砌物件,這正是年青人充滿活力的表現。
製作椅子十分成功,於是Nick和這班中學生便興致勃勃地設立了一個充滿挑戰性的新目標——製作一個一比一的「憤怒鳥」玩具架!Nick說:「我們希望可以『自造快樂』,將玩具帶到社區讓人使用。」這次的任務艱巨得多,因為製成品不再是給學生自己收藏,而是要帶到社區;而且「憤怒鳥」木架的製作工序也更為複雜,Nick和學生就面對了不少難題。「當初我們打算買中指長度的螺絲,然而因為新年期間缺貨的關係,我們只買到尾指長度的螺絲。意料之外的是,我們居然能夠找出解決方法,用相對短小的螺絲也能取得我們想要的效果!」原來只要大家動動腦筋,看似無法解決的事情也可以有轉機。
後來他們將自己親手製作的「憤怒鳥」木架帶到位於屯門天后廟廣場的嘉年華中,所有學生都自動自覺擔當不同角色,有些教市民玩遊戲,有些則幫忙執波。最令人高興的,大概是獲得街坊們的欣賞。Nick笑道:「沒想到年青人會如此喜歡這個『憤怒鳥』遊戲,他們不斷排隊重玩,就是為了掌握技巧,在『龍虎榜』中取得高分。」
透過「自造者計劃」,這些年青人找到了對木工的興趣、收穫了做木工的技術,然而他們的得著並非僅僅如此。「其實木工班裏大部份的成員都是新移民,他們對說廣東話沒有信心,所以常常只說普通話。然而在這段日子裏,他們有了和不同人溝通的機會,於是也慢慢地願意用廣東話表達自己的意見。」
因為背景相異的人們願意互相接納、包容,所以他們才能一起共創,發掘出自己的潛能。願這班中學生能夠繼續堅持下去,以雙手創造出能感染社區的快樂。